管理学在中国走向了“小农意识”吗?——基于基金委管理科学部30种重要期刊的经验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以来,管理学在中国迅速发展并逐渐获得“合法性”。那么,管理学在中国各子学科之间的知识流动性是否充分?还是出现了知识领地现象,阻碍了学科之间的知识传递?其各子学科是否已经陷入了“小农意识”?本文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30种重要期刊数据,运用Log-multiplicative模型、Pathfinder算法与熵值分析等新颖且多元化的实证方法,考察管理学在中国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走向“小农意识”。检验结果表明:(1)管理学在中国的不同领域和期刊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呈现不同程度的跨学科融合演进;(2)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财会金融等五个领域与其他子学科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知识交流与扩散;(3)《管理世界》等期刊促进了不同领域与期刊之间的知识双向流动,而《中国农村经济》等期刊有助于维护子学科交叉融合网络的稳定性。
曹祖毅, 何芬芬, 贾慧英
2025 , 60 (3)
: 1-30
在职消费与企业慈善捐赠——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研究
摘要:基于2008—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实证考察了管理层在职消费与企业慈善捐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职消费显著增加了企业的慈善捐赠规模,这一结果在非国有企业、非高科技企业、低市场竞争和弱法制环境中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管理层在职消费提高了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水平,并加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表明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是管理者利用慈善捐赠掩饰风险的前提,风险管理是管理者提高企业慈善捐赠水平的目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组织的冗余资源以及媒体关注压力强化了管理层在职消费与企业慈善捐赠的正向关系,表明可支配资源是管理者利用慈善捐赠实施风险管理的基础,外部关注压力未抑制管理层的代理行为,出于管理层风险管理需要,企业慈善捐赠水平相对更高。
徐飞, 胡铖
2025 , 60 (3)
: 31-56
市场准入管制与企业ESG表现——来自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证据
摘要:本文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实施作为市场准入管制放松的准自然实验,选取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方法,分析了市场准入管制放松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能够显著提升企业ESG表现。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通过增强市场竞争程度、提升社会信任水平、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升企业ESG表现。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大规模企业、非重污染行业以及地方政府干预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企业ESG表现的提升作用更明显。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我国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宁静波, 赵晓光
2025 , 60 (3)
: 57-80
企业团队文化对渠道经济绩效的影响:基于制度理论视角的研究
摘要:团队文化作为企业内部的一种非正式制度要素,不仅影响着员工的行为和企业的运营效率,而且对于实现企业与渠道伙伴之间的互利共赢进而提升渠道经济绩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有文献对团队文化对渠道经济绩效的影响及其边界条件的研究十分有限。本研究基于制度理论,探讨企业团队文化对渠道经济绩效的影响,以及法律执行效率和儒家思想影响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收集一手调查数据以及二手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团队文化正向影响渠道经济绩效。在法律执行效率较高以及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的地区,团队文化促进渠道经济绩效的作用将减弱。本研究有助于丰富团队文化的渠道运行结果研究,完善制度理论视角下企业团队文化作用边界的整体研究框架。
张闯, 刘孟潇
2025 , 60 (3)
: 81-101
企业数字化协同驱动供应链韧性提升研究——基于组织耐久性和制度理论的分析
摘要: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浪潮中,企业数字化协同被视为增强供应链韧性的关键途径。利用2013—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稳定性和应变性两个维度构建供应链韧性的评估指标,并实证检验了数字化协同对供应链韧性的驱动作用。结果显示,企业数字化协同显著促进供应链韧性提升。维度分析发现,稳定性层面,企业数字化协同显著推动了供应链关系匹配和维持能力的提升;应变性层面,企业数字化协同显著提升了供应链整合能力以及供应链创新能力。调节效应探究得出,焦点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在企业数字化协同促进供应链韧性提升过程中发挥出正向显著的调节作用,但对细分维度之一供应链关系维持能力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协同通过强化技术研发和吸引政府支持驱动供应链韧性提升。异质性分析显示,当客户为国有企业、供应商为非国有企业、行业竞争程度较小以及焦点企业选择仅同其客户进行数字化协同时,企业数字化协同对供应链韧性的提升效应更为显著。本文为深入理解数字化协同在提升供应链韧性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实证依据。
郑景丽, 罗睿
2025 , 60 (3)
: 102-126
战略性新兴产业国有混改公司投资效率研究——高管团队风险偏好特征和股权混合度的联合调节效应
摘要:本文以2012—2022年沪深A股战略性新兴产业国有混改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与检验了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和监事会监管激励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投资效率越低。当高管团队风险偏好特征倾向于风险寻求型时,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投资效率之间的负向关系被显著促进。而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程度的提高,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投资效率之间的负向关系被有效抑制。第二,进一步分析发现,高管团队风险偏好特征与公司股权混合度产生的联合调节作用,能够抑制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投资效率产生的负面效应,最终对公司投资效率的提升产生显著影响。第三,持股监事人数与监事会规模之比越大,公司投资效率越高;监事会成员年度货币薪酬总额与高管团队年度货币薪酬总额之比对公司投资效率提升并无显著影响。
张大勇, 罗琳
2025 , 60 (3)
: 127-154
个体副业心理授权对主业工作绩效的双刃剑效应:基于角色积累理论的实证研究
摘要:基于角色积累理论,本研究旨在探究副业心理授权对主业工作绩效的影响,并分别构建情感路径和认知路径,以解释副业心理授权的跨领域溢出效应。通过对452份三阶段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本研究发现:副业心理授权可以通过增加主业工作中的积极情感,提高主业创新绩效,但不能促进主业任务绩效;副业心理授权将通过增加主业工作中的注意力残留,降低主业创新绩效和主业任务绩效;当主业工作中的积极情感和注意力残留共同发挥双中介作用时,副业心理授权对主业创新绩效和主业任务绩效的总体效应值分别为正和负,证明了双刃剑效应的存在。深入探讨副业心理授权对主业工作绩效的影响,有助于深化对副业与主业之间关系的理解,扭转社会对从事副业的偏见,帮助人们树立起对于副业活动的正确认识,从而为今后的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石嘉伟
2025 , 60 (3)
: 155-176
殊途同归:组态视角下平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实现路径研究
摘要: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平台生态系统成为价值共创的典型范式,平台生态系统的网络结构与动态演化特征使其价值共创过程呈现出复杂的因果机制。本研究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方法将数字化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供应链协同、跨组织治理与制度环境进行联动匹配以挖掘平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前因组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能力主导型、资源整合能力-跨组织治理-制度环境多重驱动型、供应链协同-跨组织治理-制度环境多重驱动型3条组态路径都能够实现平台生态系统高价值共创;如果缺乏合同治理与制度环境的推动,平台型企业可能会在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方面表现不佳。研究丰富了平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理论体系,为平台型企业开展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提供了路径参考。
吴群, 杜媛媛, 韩天然
2025 , 60 (3)
: 17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