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方圆”:同事“义警”行为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机制研究
摘要:如何提高工作满意度一直是学者和管理者的关注重点。已有研究大多关注积极结果的促进因素,如良好的领导风格、同事关系等,对消极结果的抑制因素关注较为薄弱。基于情感事件理论,本研究通过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了同事“义警”行为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机理,检验了道德认同和道德提升感在该关系中的作用。对271名员工两阶段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同事“义警”行为通过道德提升感正向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2)道德认同正向调节了同事“义警”行为与道德提升感之间的关系,即道德认同高的员工在目睹同事“义警”行为时会有更高的道德提升感;(3)道德认同正向调节了道德提升感在同事“义警”行为与员工工作满意度之间的间接效应,即员工道德认同程度越高,该中介效应越强。
李铭泽, 董辰浩, 张光磊, 万玮
2025 , 59 (2)
: 1-15
数智型员工关系管理对算法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数据向善与工作繁荣的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步入数智经济时代,员工与组织间雇佣关系发生了巨大转变,如何构建和谐可持续的员工关系成为组织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因而与数字、智能、算法相结合的员工关系管理——数智型员工关系管理逐渐受到学界与业界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本研究旨在科学界定数智型员工关系管理的概念内涵与维度结构,开发相应测量工具,同时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探究数智型员工关系管理对员工算法公民行为的工作繁荣机制,同时考察数据向善的边界条件作用。针对315份多时点有效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1)数智型员工关系管理对算法公民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2)工作繁荣在数智型员工关系管理与算法公民行为间有显著中介作用;(3)数据向善正向调节数智型员工关系管理对工作繁荣的直接作用及其通过工作繁荣对算法公民行为的间接作用,数据向善水平越高,其直接与间接作用越强。本研究为数智经济时代企业员工关系管理改善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借鉴。
赵富强, 许通, 陈耘, 李五一
2025 , 59 (2)
: 16-32
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摘要:随着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企业已经意识到两者在营销中的价值。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被认为可以丰富和重塑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带来新的零售体验。作为两种不同的沉浸技术,两者在技术特性和对消费者影响方面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导致了使用和研究上的混淆。而当前学术界缺乏整合的研究框架对这两种技术的营销影响进行分析与比较。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对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的概念和特性进行了明确的阐述与区分,梳理了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营销工具对消费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影响、内在机制与边界条件,并进一步从技术接纳、媒介丰富度、心流体验和临场感的角度解释了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技术对消费者产生异同影响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未来可以深入研究的方向,希望给营销从业人员和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柳武妹, 宋鹏飞, 杨巧英
2025 , 59 (2)
: 33-56
上行社会比较对身份相关订阅意愿的影响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订阅制经济持续升温。不同于单次或重复购买,订阅产品或服务更紧密、持续地与个人联系在一起,其内容往往传达了消费者的自我身份特征,然而鲜有研究从自我认知视角去识别影响消费者订阅意愿的因素。个体可以通过社会比较来认识自我,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促使上行社会比较更加频繁地发生。本研究基于社会比较理论和归因理论,阐明了上行社会比较对身份相关订阅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经历上行社会比较会降低消费者的身份相关订阅意愿,且自我概念清晰性起到了中介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归因类型调节了上行社会比较对身份相关订阅意愿的影响。本文识别了一个新的影响消费者身份相关订阅意愿的重要因素,推进了社会比较、自我概念、订阅等领域的理论研究,为企业进行身份相关订阅的营销决策提供了借鉴。
袁雨婷, 张逸麟, 田鼎
2025 , 59 (2)
: 57-74
自然敬畏情绪对消费者绿色产品偏好差异的影响研究
摘要:敬畏是一种常见且能够改变个体认知的混合情绪,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不可忽视。在绿色消费领域,基于绿色产品利己或利他价值的视角,现有研究尚未明确不同类型自然敬畏情绪如何影响消费者对不同绿色产品的偏好。本研究基于积极情绪拓展建构理论和保护动机理论,探讨不同类型自然敬畏情绪对绿色产品偏好差异的影响、机制及边界。通过三个情景实验和一个现场实验发现:相对于中性条件,积极自然敬畏促使消费者偏好利他型绿色产品,环境融入自我起到中介作用;相对于中性条件,消极自然敬畏促使消费者偏好利己型绿色产品,环境风险感知起到中介作用。同时,自我建构对此效应可产生调节作用。本研究拓展和补充了敬畏情绪以及绿色消费行为的理论研究,也对企业更好地进行绿色产品推广、消费者情绪调动,进而促进绿色消费行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郭锐, 王益鹏, 周敏, 罗杨, 刘景港
2025 , 59 (2)
: 75-98
建成环境类型对广告中代言人类型偏好的影响研究
摘要:基于环境-关系理论,探讨不同建成环境类型(室内vs.室外)对广告中代言人类型偏好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发现,消费者处于室外(vs.室内)情境时,更加偏好虚拟代言人(vs.真人代言人)代言的品牌,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起到中介作用。此外,消费者的自然联结对建成环境类型(室内vs.室外)与代言人类型偏好(虚拟代言人vs.真人代言人)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对于高(vs.低)自然联结的消费者,建成环境类型对广告代言人类型偏好的影响会增强(vs.削弱)。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建成环境类型在营销领域中的应用,并对企业制定广告策略等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张宁, 林叙含, 梁芷祺
2025 , 59 (2)
: 99-117
先赔礼还是先赔钱?智能客服服务补救策略次序对消费者宽恕的移情效应研究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客服系统在企业服务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在处理服务失败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目前,关于智能客服如何通过优化补救策略次序有效提升消费者宽恕的相关研究尚不充分。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心智知觉理论和品牌信号理论,通过四项实验研究,系统探讨了不同线上消费情境下,智能客服服务补救策略次序对消费者宽恕的影响,并揭示了品牌强度的边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线上服务失败情境下,智能客服采用“先物质后精神”的补救策略次序更能获得消费者的宽恕,其作用机制在于此策略能够提升消费者移情效应。然而,该效应在强势品牌情境中的影响有所减弱。本文不仅拓展了智能客服服务补救策略次序与消费者宽恕的理论研究,也为企业优化智能客服系统的实践提供了指导。
杨慧, 钟蕊蕊, 曹琪
2025 , 59 (2)
: 118-136
业精于“嬉”:工作游戏化研究述评
摘要:在数字技术引领的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规范化工作模式对崇尚玩乐、追求趣味的新生代员工“激励失灵”的问题愈加凸显。工作游戏化作为一种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升组织管理效率的新型管理工具,近年来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鉴于当前工作游戏化研究较为分散,缺乏系统的分析框架以有效整合既有成果,本研究首先辨析了工作游戏化与相近概念的异同,并归纳了工作游戏化的测量工具;其次,通过文献计量构建知识图谱,分析了工作游戏化的研究热点;然后,基于“示能性-心理结果-行为结果”理论框架,阐述了工作游戏化研究的理论基础、实施效果与作用机制,并构建了工作游戏化的整合性研究框架;最后,就概念测量、研究层次、影响机制、研究视角和伦理问题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刘松, 周浩, 肖宇婷
2025 , 59 (2)
: 13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