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耗竭与工作投入的非线性关系及其边界条件研究
摘要:尽管已有研究一直在关注科研工作者情绪耗竭对工作投入的破坏性影响,但均未真正揭示科研工作者有可能在情绪耗竭状态下继续投入工作的内在机制,及其可能存在的边界条件。本文以资源保存理论为基本框架,探索了科研工作者面临情绪耗竭时,如何在工作投入水平上产生变化。结果表明:(1)科研工作者情绪耗竭与工作投入之间存在倒U形的曲线关系。(2)中国人传统性调节科研工作者情绪耗竭和工作投入之间的关系:对于传统性较高的科研工作者,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对于传统性较低的科研工作者,两者之间的倒U形关系将变得更加明显。(3)感知上级信任调节科研工作者情绪耗竭和工作投入之间的关系:对于感知上级信任较高的科研工作者,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对于感知上级信任较低的科研工作者,两者之间的倒U形关系将变得更加明显。本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拓展资源保存理论的研究,在实践上为更好管理科研工作者并提高其工作投入提供指导。
王红丽, 梁翠琪
2023 , 47 (2)
: 1-18
一个好汉三个帮:基于自我评价的员工受助与工作绩效机制研究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帮助行为作为一种亲社会行为一直备受学者关注。基于自我评价理论,从受助者的视角出发,探讨了组织情境下员工接受帮助影响工作绩效的自我评价机制,以及员工宜人性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调节作用。分析354名员工三阶段的问卷调查数据,结果发现:(1)接受帮助通过提升员工基于认知的被信任感知正向影响其任务绩效;(2)接受帮助通过提升员工基于情感的被信任感知正向影响其人际公民行为;(3)宜人性正向调节了接受帮助与基于认知的被信任感知和基于情感的被信任感知之间的关系,即宜人性高的员工接受帮助会有更高的基于认知和情感的被信任感知。
詹元芳, 望家晴, 龙立荣, 黄世英子
2023 , 47 (2)
: 19-34
数字鸿沟与个体创业选择——基于城乡差异视角
摘要:随着数字网络技术深入发展,因接入和使用差异造成的数字鸿沟问题愈发凸显,由此带来的信息红利差异对个体创业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其影响具有城乡差异的原因尚不明晰。本文结合社会网络理论,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的微观数据探究数字鸿沟对个体创业选择的影响及其城乡异质性的作用渠道,结果表明:数字鸿沟显著抑制个体创业选择,对城乡个体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这是由其中的作用渠道差异造成的,正式融资、社会资本、信息渠道、风险偏好、认知能力是数字鸿沟抑制个体创业的渠道,但数字鸿沟更显著地抑制农村个体的信息渠道、风险偏好和认知能力。因此,政府应继续推进城乡地区互联网覆盖,尤其应注重提升农村居民互联网使用能力,规范和健全农村地区金融借贷服务体系。
温兴琦, 覃谊, 彭兰乂, 李思敏
2023 , 47 (2)
: 35-59
审计师客户年报预披露集中度与审计质量
摘要:基于我国独特的年报预约披露制度,以2012—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审计师所审计客户组合的年报预约披露日期集中度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审计师客户年报预披露集中度越高,其所审计客户的财务报表审计质量越低。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审计任期和审计师行业专长能够抑制年报预披露集中度对审计质量的负面影响,而当客户业务复杂程度较高、审计师截止时间压力较大时,其审计质量受到的影响更为突出,这表明审计师客户年报预披露集中度从时间压力和资源分配两个渠道影响审计质量。文章首次研究了年报预披露集中度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为我国年报预约披露制度提供了实证证据,为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任务分配和时间安排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周楷唐, 张怡
2023 , 47 (2)
: 60-80
人工智能教育能否助力审计质量:来自审计师层面的经验证据
摘要:审计师智能化是新文科背景下,会计人才与人工智能学科融合之必然产物。本文以2014-2020年A股上市公司9777个公司——年度观测值为样本,在手工收集审计师人工智能教育背景数据的基础上,就人工智能教育能否助力审计质量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师人工智能教育背景与审计质量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审计师受益于技术优势和逻辑占优弱化了审计报告激进程度,从而提高了审计质量,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审计师人工智能教育背景对审计质量的提升作用主要体现于分所数量少、企业为非国有性质时。此外,审计师人工智能教育背景与CPA资格互补,且能有效缓解环境不确定风险。这些研究结果支持人工智能赋能审计质量"效用观",支持教育部、财政部"新文科建设"中关于社会科学与人工智能学科相融合系列重要政策与举措。
廖方楠, 韩洪灵, 侯菲, 龙荟冰
2023 , 47 (2)
: 81-99
基于开放系统视角探索跨渠道整合的前因与结果
摘要:虽然越来越多的传统零售企业意识到跨渠道整合的重要性,但是在实施跨渠道整合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已有研究讨论了多种因素对跨渠道整合的线性关系,但尚未获得一致结论,原因之一可能是这些研究未能从整体和系统的视角厘清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开放系统理论,本研究探讨了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财务资源、高管经验、线上经验、线下经验、顾客异质性和行业竞争性六大因素对传统零售企业跨渠道整合程度的影响,以及跨渠道整合程度对利润增长率的影响。本研究利用91家中国上市的传统零售企业的二手数据,采用 SQCA 和 OLS 回归验证了上述关系。结果表明: 跨渠道整合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利润增长率,但不同地区的企业实施跨渠道整合的路径存在显著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属于内部经验主导型,高管经验和渠道运营经验是实现跨渠道整合的重要推力,财务资源的作用有限;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实施跨渠道整合的过程呈现多样性的特点,企业既可通过充裕的财务资源和丰富的线上经验推动跨渠道整合,也可通过线下经验和行业竞争的交互作用实现跨渠道整合。本研究厘清了不同经济发展地区的企业实施跨渠道整合的路径,验证了跨渠道整合的作用效果,拓展了有关跨渠道整合的前因和结果研究,帮助传统零售企业的管理者从系统的视角来理解跨渠道整合的复杂性,并为其提供更为具体和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钱丽萍, 王懿瑶, 薛佳奇, 江荣杰
2023 , 47 (2)
: 100-121
信息流广告投放空间的拥挤程度如何匹配信息框架——基于调节定向理论的研究
摘要:移动互联时代广告场景的动态化使得消费者所处的空间特征会影响移动媒体上信息流广告的传播效果。本研究以“社会拥挤”这一中国消费者普遍经历的空间特征为对象,基于调节定向理论,通过仿真实验探究社会拥挤与广告信息框架的匹配效应。研究发现,在社会拥挤环境下采用损失信息框架的广告能够获得更高的点击率与更好的广告记忆效果;而在非拥挤环境下,采用收益信息框架的广告能够获得更高的点击率与更好的广告记忆效果;同时,社会拥挤与广告信息框架对广告记忆效果的匹配效应由信息加工流畅性所中介。本文丰富了信息流广告和社会拥挤的理论,相关结论对改善移动互联背景下的信息流广告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寿志钢, 丁晓楠, 林家业
2023 , 47 (2)
: 122-134
数字化产品的营销沟通:弹幕、外部网络口碑与消费行为
摘要:与以往对外部网络口碑和部分消费行为的关系进行简单线性概括的研究不同,本文基于消费者决策进程模型,以网络视频这一数字化产品为研究对象,抓取了B站的837部电影数据,以弹幕为切入点对外部网络口碑效价与数字化消费行为的关系及其边界条件展开研究。结果发现:外部网络口碑效价对“购买环”消费行为呈“倒U形”影响,对“忠诚度环”体验(点赞、收藏)、信任(硬币)行为呈“倒U形”影响,但对“忠诚度环”互粉(分享)行为呈“U形”影响。对于可见弹幕和总体弹幕来说,弹幕数量和弹幕情感改变了外部网络口碑与数字化消费行为过程间的曲线关系;非可见弹幕的数量和情感调节效应不显著。本研究丰富了外部网络口碑与数字化消费行为的研究成果,为弹幕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对数字化产品口碑营销管理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袁海霞, 张怡琳, 徐海琴, 方青青
2023 , 47 (2)
: 13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