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果必然还是无奈之举:管理者短视与创新模式选择
摘要: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企业需要以长期目标为导向,实现永续发展。然而,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常常存在短视行为。基于高层梯队理论和社会心理学的时间导向理论,探讨管理者短视与企业创新模式选择之间的关系。采用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年报文本构建出管理者短视和创新模式选择指标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管理者短视会抑制以探索式创新为主的创新模式选择,在经过一系列的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之后...
董晓庆, 袁朋伟, 任缘
2024 , 55 (4)
: 46-71
2、环境之痛,企业之伤:高管早期环境污染经历对企业盈余管理影响研究
摘要:借鉴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高阶理论和烙印理论,本文手工搜集整理了2003—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CEO环境污染经历独特数据集,研究了CEO的环境污染经历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关系如何受到董事会的规模、成员任期和平均年龄三种结构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EO的环境污染经历会塑造CEO一系列的隐性心理特质,导致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而董事会成员的平均年龄越大, ...
曾春影, 卜令通, 和欣, 茅宁
2024 , 52 (1)
: 40-67
3、高管的监管经历与公司违规
摘要:本文考察上市公司聘用前监管部门离任官员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基于手工收集的高管的监管经历和公司违规数据,研究发现公司高管的监管经历显著降低了公司 的违规行为。研究结果支持“治理改善”假说,有监管经历的高管在加入受监管公司后,能帮助公司降低盈余管理的程度。进一步分析表明,在有会计违规行为以及高管曾在监管机构任较高职位的公司中,上述效应更为显著。基于中组部“18号文”这一外生政策冲击控制研究中可...
孔东民, 金一帆
2022 , 44 (5)
: 75-106
4、非控股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求变还是保守?——基于战略调整的视角
摘要:非控股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越发凸显,但鲜有研究探索非控股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后是否会触发企业战略调整。以2007-2019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非控股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对企业战略调整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对企业战略调整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体现出积极求变的态度;其中非国有大股东、本土大股东对企业战略调整的提升起着更明显的作用,表现出参与治理的主体异质性。...
余怒涛, 王涵, 张华玉
2023 , 46 (1)
: 53-74
5、社保基金管理人行业共同持股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
摘要:改善治理大环境,实现社保基金资产的安全增值一直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行业共同持股是社保基金作为特殊的机构投资者发挥对上市公司的治理作用的关键因素。本文选取2008—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社保基金管理人行业共同持股能显著提升企业财务报告质量,发挥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治理作用。在缓解了社保基金管理人行业共同持股与财务报告质量间关系的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此外还发现...
余玉苗, 朱碧玉
2023 , 48 (3)
: 111-131